top of page

黑銀顯神氣,陳贊雲的宗教建築系列

游本寬 /政治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


早期攝影術受制於光學設備及感光材料,影像內容常侷限於建物、風景等靜物範疇。或許正因為成像過程提供攝影者較長的凝視機會,老照片中的物象往往透露出鏡頭的尊重而非駕馭。反觀當下,一張張色彩豔麗、圖象完美的專業照片,攝影者對景物的跨大意識,實遠勝於資訊的真實紀錄。


《角落映像》是作者長期媒體攝影工作之後的大省,重整多年來心怡作品的出版。攝影書中圖文並茂的結構,雖參照新聞照片特質,將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物象等類項加以區隔,但影像內容卻多為非新聞時效、重個人表現的「美術攝影」。 例如:「人物篇」中,依循照片左側比一般圖說更深入的文建築照片如能成為單一的攝影美學,不外乎拍照者在影像內容、圖象美學、相關哲理論述或特殊技能等有其獨特觀照,甚至以此累積出自己的專業歷史。台灣坊間常見的建築照片,大部分來自各式民宅的行銷小冊、傳單,小部分為中外雜誌、書籍中的插圖,更小部分則是戶外看板。上述情形即使上網也可以看到更多國外建築攝影家的作品,不過這些中、外建築攝影專業中的影像意圖大多為資訊目的。由於建物是高涉入度產品,因此照片大都經由專業攝影師之手,過程中為達盡善盡美,大量應用「景觀型相機」、得以調整透視的特殊鏡頭等,幾乎是建築攝影的不二標誌。攝影家對建物戶外形貌的描繪如此,在室內裝潢、傢俱擺設表述上也不能折免。終其最後,所謂的(專業)「建築攝影」總是比任何形式的風景、人文照片多那麼些技術和工具應用的炫耀,至於影像在資訊、紀錄之外的哲理討論反而乏善可陳。


細思那些直通通的高樓影像,尤其是超高建物,事實上和事務所裏經由電腦繪製而成的預想圖並沒有太大差異;完美建物照片在強調實景拍攝的行銷策略上盡失其擬真的說服力;「鏡像」只是便捷的圖象寫實工具。在此,業主、攝影師忽視了真實生活裡,親臨高聳建築物前,仰首時心境震撼的珍貴,以及從高空俯瞰的超現實經驗;過分修飾的圖象反而盡失其透視真實的特性。再者,建物和環境在被極度強化風光明媚之外,沒有人物入鏡也常是另一個“專業現象”。攝影家如此安排,美其名是對建築師和建物成就的推崇,但只怕罔顧了絕大部分建物是為人而築構;遮風避雨之外,它還得擔負社會、文化等其他角色。可見,好的建築照片除了能呈顯設計者在造形、材質和所處環境等功能方面的考量外,應該還有使用者的情況;讓照片有人氣。


相較於上述種種,從事藝術行政工作多年之後,攝影家陳贊雲最近發表的宗教建築系列,無論影像創作或其藝能成就都帶給人不少思維。神明是抽象精神想像,加上圖騰、建物等有形的存在。如果建築照片是因為其影像中的人氣而增添了人文氣質,那麼好的宗教建築攝影家便是能製造或發現“神氣”者。對此,陳贊雲的操作方法是:捨棄色彩、掌控無限灰階,熟善設計圖象中的透視與框取。然而,將造物者所散射出的光線加以神祕化一事,更是令人讚美有加。以在蘭巴南拍得的〈北玻勞察桑坎〉這幅“失首神像”作品為例,斜光穿透厚牆後映照出壁上細緻的圖騰,神明在既飄亦浮的黑影襯托下,從未因缺了個頭而減損自身的神氣。伊朗〈攝政清真寺〉內,鬼斧神工廊柱如蜂巢般的安置,令人讚嘆神氣對施工者的精神導引。除此之外,西藏江放〈白居塔〉和印尼中爪哇的〈曼杜坎蒂佛寺〉畫面中,無不氣勢如流。


更早之前聽朋友說陳贊雲到處在張羅傳統黑白暗房設備時,總以為只是個人藝術媒介的偏好,就像街上偶遇急駛而過、耗油的古典名車般;深層懷舊中帶有相當程度的戀物與收藏。但,面對陳贊雲一張張經由銀鹽所堆砌而成的黑白照片時,反而更能體會「暗房等同攝影家的藝術廟堂」一說。黃暈安全燈下,顯影用的雙手實無異於信徒虔誠合掌或盡心地緊扣;顯影盆中慢慢浮現影像的過程,不也是一種祥合的人、神互訴?每位藝術家都想認真地創作,過程也各有巧妙不同。陳贊雲這系列宗教建築影像,採傳統黑白顯像術的選擇,並非只區隔商業、專業攝影的藝術手段,而是針對特殊的內容,讓成像過程的有形時間和經年累月才得以造成信仰與傳統等二者,隨著藝術想像而持續地發酵。除此之外,很多宗教建築相關的攝影,都會顯現信徒虔誠持香,伏地膜拜、禱告等,以張顯宗教心。對此,該系列少數含人物的照片,反而比較著重人在建物裡的自在性;人物不是建物大小的比照標準,而是和建物神祕對話的互動。


絢麗的數位影音科技生活中,靜態攝影也未曾落單過。照片角色即使從尊重、懷念,到現今短暫歡樂影像的互動,仍統領大眾傳播與私人記憶的大半江山。今年春夏,兩大影像輸出機製造商,前後推出更專業的黑白機種,也找了專業人士來背書。姑且不去揣測這是否為區隔業餘的一種行銷策略,數位攝影發展中能注意到黑白影像的藝術性,也算是一種藝術教育。電腦上,簡單的「增豔」按鍵大致調整了影像的失真,縮短和專家的距離。相較於傳統攝影家奔波於暗房、明室間的檢測試樣,電腦螢幕前“即改即看”結果,不但高度滿足現代人對速度與操弄欲望,甚至猶如對傳統暗房的終結宣示。只是影像相關的深潛藝術修習,電腦世界還未能提供相對的成績單。身浸數位影像高度發展環境中,陳贊雲的傳統攝影行為,只為自己尋得一種宗教靜心與藝術打座模式?這一系列宗教建築照片,大塊面呈現了全球諸多宗教建物的外貌,小的局部觀察則精細地刻記了各式宗教圖騰;前者讓人大開眼界,後者令人嘆為觀止;觀者無須隸屬於其中的任何宗教成員,都能領受精神釋懷後的藝術開心。走出展場,如果還可以體認傳統暗房是沈穩數位躁動心靈的妙方一,影像創作者便應該適時地將電腦關掉,學習如何從黑幕中再出發。

◀︎回上一頁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YouTube
  • 14887640061543238901-512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