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數位化影像世紀中的國小攝影教學>

游本寬 /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專任副教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緒 論


回國六年多的攝影教學都是以大專院校為主,雖從未在國小的教室裏上過課,卻因為在師院的美勞系開授攝影課,而有機會為國小的攝影教學動腦。美勞系在開設攝影課的方向上並不是十分的明確,可以是一種藝術表現媒材的介紹,也可以是為教材製作時的應用工具。但筆者卻覺得,有必要為這些未來的國小老師設計一套適合的內容,其特色是:結合攝影媒材的時代性,和吻合學習者的心智發展,使這一項目前尚未列入國小美勞教育的攝影,能發揮獨到的教育功能。


(壹)從攝影的定義看攝影術的發展、特性與影像分類


攝影術 Photography 在1839年發表以來,學者對這一個劃時代的圖象新產物命名時,擷取了「光」photo 及「書寫」graphy 的意義,使得攝影有了自己一個粗略的媒材定義,那就是:「一種靠光來書寫或繪製的圖象」。新的圖象產生方式,自最早的「達蓋爾攝影術」( Daguerreotype )到隨後發表的「柯羅攝影術」( Calotype ),即是從單一的影像進步到可以複製的程度。接著「濕版的柯羅酊攝影術」( Wet Collodion ) 更在影像品質及價格上做了改善,使攝影術更為普及。接著1871年,英國物理學家馬的斯( Richard Leach Maddox ) 發明了膠版的感光材料,便利了攝影家可以攜帶外拍;而物溫( Hanibal Goodwin)所設計出的可彎曲「軟片」,更改變了感光材料的存放方式。攝影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可以歸功於喬治.伊士曼( George.Eastman )在1888年所發明的輕便型小相機「柯達」(Kodak )。由於它的誕生,大大的改變了人類的影像內容,使它朝向一個更生活化的走向。從此,攝影術在感光材料上便不斷的提高感光指數,同時也在影像粒子的精細、或階調的連續上力求改進。但無論如何,「一種靠光來書寫或繪製的圖象」特質從未改變。這種主要靠光來產生的新圖象,到底有那些特性,使得早期的畫家會感慨的發出「從今天起,繪畫死亡」的說詞呢?


(一) 除了觀看時所須的光源外,「光」是構成攝影影像的必備條件。也就是說;可以把畫家關在暗室中,給予適當的材料,在不藉由光線的條件下,畫家仍有可能把圖象給繪製出來;然而攝影者卻沒有這份能力。


(二) 在成像的方式上,攝影是以「微粒」為單位來堆砌成像,因此圖像往往都比其他的方式來得細緻。


(三) 在成像的過程中,攝影術有先「負像」再轉成「正像」的特性。


(四) 如果採用「照像」的「針孔成像」的方式,影像可能會得到極類似肉眼觀看的經驗;也就是逼真的寫實感。但,如果攝影者運用超高速的快門,例如千分之一秒等;或相反的使用超慢速快門,例如一秒甚至數分鐘等;來拍攝移動的物體,則會得到非視覺肉眼的經驗的影像。


(五) 攝影所得的影像具有極高的複製可能性。如果不是以非常科學的機器來測量,它所複製出來的大量產品──照片,是難以區別它們的異同。


(六) 由於是科技性的產品,所以攝影影像在量產時,它的成本是便宜、經濟的。


上述的攝影特性,由於消費導向或在方便的實質影響下,促使它在短短的一個半世紀中,便成為人類近代文明最重要的圖象記錄工具。然而攝影和其它圖象最大的不同是它對科技性的反應,使得自身所發展出來的攝影工業成為另一種媒材特色,而「攝影的第二次革命」即是指新的攝影方式──數位化影像的產生。


(貳)數位化影像的產生、特性及應用的現況 


數位化影像( digital image)的產生要回溯於1969年,由貝爾實驗室所發明的影像擷取晶片電荷耦合元件( Charge - Coupled device, C C D )。由於它的發明,使停格影像的記錄成為可能,但要使這項發明成為商業化卻是一直到1981年日本SONY公司正式推出第一架的靜態錄影機時才成立。


這種把圖象轉換成數位化形式的影像,一般情形是把結果記錄在磁碟片上,然後藉由電視螢幕來觀看。除此之外,它還可以透過專用的印像機、彩色影印機、列表機或以印刷的四色片及傳統的底片形式來顯像等。新的技術明顯的擴充傳統的照片形式,使其更具更多元性。新的數位化影像還有下列的特性是不同於傳統的攝影影像:


(一)數位化影像的取像方式在過程中,雖仍經由光線的元素來開端,但在過程中卻可以是「非同時性」的做線性或面性的掃錄。


(二)在成像過程中,它無須有「顯影」的程序就可以直接的得到影像。


(三)由於是數位、浮動的影像元素,所以透過適當的周邊設備;例如電腦繪圖機,它便可輕易的改變影像內容。


(四)該影像在放大的結果上,其粒子的精密度或彩度及階調都只能和傳統的35mm 底片相似,而不及再大尺寸的底片。


(五)在影像的輸出單價上,目前還是比傳統的照片來得貴。


(六)拍攝完成的影像,如藉由轉換的機器,可以即時的傳遞,而明顯的達到時效性。


(七)由於該影像有數種的存放方式,使得影像沒有退化的疑慮。


數位化影像由於有上述許多傳統攝影所沒有的特性,因此在不同的領域都有被應用情形。以傳播界為例;國內、外的報紙都有使用這種影像的情形,藉此也確實的提高了新聞圖象的時效性。而在廣告的領域中,創意人員以此來做圖象合成或修飾等是較為普遍的情形。至於藝術界應用數位化影像來從事創作的媒材也大有人在。整體而言,數位化影像正成一定的比例數字被快速的應用在各個領域中;也因此和攝影相關的美學理論或教學的探討,自然必須關注這個新影像世紀的來臨。


(參)攝影在國小美勞教育中的角色思維


由於小朋友在國小的幾年過程中,對於圖象的表現要渡過「主觀經驗」和「客觀觀察與認知」的不同階段,因此在現有的美勞教育中,涵蓋有繪畫、雕塑、設計、工藝、園藝、家事等六項,依不同的年級給予兒童不同程度的指導,希望藉由各個途徑來讓他們知道如何欣賞與觀察造形物,並且能從中了解製造造形物的要素與法則。因此在思索攝影是否有必要成為美勞教育中的第七項以前,讓我們先行檢視一下攝影教學在國小的現況。


(一)「現況檢討」


由於攝影尚未普遍的列入美勞教學項目,所以偶爾會有老師自己零星的穿插在課程中,或者以夏令營的形式來做集中教導,例如台北市八十二、八十三學年度都辦過「國民小學小小攝影家夏令營」。參考一下該夏令營的作息表來看,其教學的內容包含:


 相機的機身、鏡頭、軟片的認識與運用;


 相機的保護、攝影正確姿勢及曝光的認識;


 基本構圖、採光及取景的研究;


 攝影易犯的錯誤及如何改正等;


 實習後的作品研討與佳作欣賞。


從課程的內容設計來看,「國小攝影夏令營」所學習的攝影似乎和任何「成人」的基礎攝影課程沒有兩樣;是一種著重在相機本身的操作,進而體驗類似繪畫的平面藝術;更大膽的假設這樣的「照相」教學目標其實是以記錄相貌為主,而非多元性的攝影藝術介紹與體。再看柯達公司委託牛頓出版社於八十三年底出版的《柯達攝影小博士》(基礎篇)一書,其內容除了也是以「如何拍照」為主外,更添加了許多商業沖片的方法與過程。在此,如果我們先撇開廠商商業宣傳的觀點來看,該書在第一單元「什麼是攝影」中,對攝影藝術性的講法是:「...也許在你成長的過程裏,爸媽早就為你拍了許多照片,記錄了你所有的一切,所以我們說攝影是一種藝術,因為它用影像赤裸裸地呈現你最真實的一面。」可見《柯達攝影小博士》傳遞給小朋友的是:「攝影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為它能記錄」,「照片就是真實世界的代言人」等「危險」、片斷的認識。


至於在「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這個單元中,文中不是先討論要拍何種目的的照片,而是以「好看」兩個字來涵蓋攝影的藝術性,因此自然就會有:「靠近主題」、「清晰顯示單一主題」及「簡化背景」等沙龍、單一公式化的拍照方法出現,這樣的藝術捷徑當然和美勞教學中的多元化精神是相背而馳。除此之外,該書還以蠻多的篇幅來介紹黑白及彩色的沖片及放大過程,這樣的安排對這麼小年紀的初學者而言,美其言是科學性的介紹,而事實上的「隔靴搔癢」及「紙上談兵」才是令人思慮這樣單元的存在性。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該書在最後一個單元介紹現代化的影像存放方式──光碟系統,這對於我們未來的主人翁而言,確實是一種邁入明日新世界的有力步調。


綜合上述的二個實例來看,現有國小對攝影的介紹都是以攝影的記錄性為主;視影像為一種真實現象的代言者。然而,這樣的理念似乎太偏狹於圖象的文化性及倫理道德感,而缺乏攝影本身的藝術創造性,使得它在新的數位化影像紀元中,顯得更不切實際和缺乏時代的前瞻。


(二)「未來方向」


從現況缺失的了解中,我們再來研究如何設計國小的攝影課程時,就更應該回溯到本文前面所討論的攝影定義及特質的部份;而事實上也唯有以一個較宏觀的媒材觀念為出發時,攝影影像才能被提昇到一種單純的逼真參考圖象」,而把「寫實圖象的繪畫性」再一次的還給攝影。果真能如此,國小的攝影教學應該可以從下列的幾個實務可能性來出發:


(A)把攝影列入繪畫課程中的某幾個單元。這樣的設計,一來是調整授課的內容;二來更是活化課堂中的教學氣氛。而教師在整合兩種媒材的同時,可以試著以同一的主題;例如「我的家人」,來要求小朋友以不同的媒材做前後體驗,藉此啟導學習者自我比較繪畫中「心象記憶」和攝影裏的「機械記錄」兩者間的差異。


(B)將攝影溶入貼畫的教學課程中,讓小朋友從自己拍的照片中,來發現可以應用的元素,了解和體驗影像本身的浮動和可改變性。


(C)把寫實或非具象的影像應用在版畫製做的圖象考量,以增加圖象來源的選擇。


(D)把照片視為一種「平面的影像材料」,加工後使其成為雕塑課程中,某種堆砌造形的可能性材料。


(E)攝影所得的影像在設計課程中,能被應用的範圍就更廣了,舉凡做設計的參考草圖,或包裝的實用圖案等,逼真的影像和具有繪畫感的非具象圖像都是理想的材料。


(F)至於工藝、園藝、家事等項目,攝影則可以充分的扮演記錄性的角色。


(G)把攝影從目前的六項美勞課目中獨立出來,而重新以攝影的特質出發,酌量時代的改變,細心的規劃授課內容,以避免和其他項目重疊教學目標。果真能如此,為了讓不同年級的小朋友在學習的體驗中,了解攝影的媒材特質,進而表現它的藝術多元性,那麼它應該就可以做如下的規劃:


國小攝影獨立教學課程內容


 低年級 :無機身影像( Cameraless image)的介紹


(a).太陽照片(Sun Prints) (b).化學造像(Chemograms)


(c).實物投影(Photograms) (d).影印成像(Xerography)


 中年級:針孔成像的體驗


(a).針孔相機的製造 (b).負像世界的認識


(c).紙質底片(Paper Negative) (d).影像的複製性


 中高年級:照片拼貼


(a).平面作品 (b).立體作品


 高年級全:自動相機的視野


(a).對象的選擇 (b).視點的決定 (c).照片的裁割


(d).照片的裱飾 (e).非單張照片的表現


上述的課程安排,主要是以小學生在圖象上的成長過程為階段考 量,所以採較繪畫性的「無機身影像」做為入門的開始,使得低年級的初學者對攝影影像的認識可以配合早期的非寫實性圖象發展。而這一種不經由手繪方式所產生的影像,對那些不擅長繪畫的學生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圖象學習上的心理平衡。這個程序更重要的是;使初學者先有非具象、非寫實的影像接觸,而後才能對後期針孔成像所造成的逼真影像特質有更深的認識。


至於針孔成像的部份,可以安排和相關課程(例如:國小四年級的自然課)介紹時,做為同步的實驗證實。其中,「負像世界」的部份,更是引導學生以具象影像來表現超現實感的恰當時機。以「紙質負片」來印曬正像的過程,對小朋友而言,是最簡易了解影像由負而正的特性。由此,若能進而介紹攝影的複製可能性,和攝影藝術中對「時間性」的掌控必要,則能更增加學習的深度。


「照片拼貼」之所以對中高年級的小朋友而言都很重要的原因是;使學習者了解照片中的景物並不是只有與視覺的「美麗」相關,它們還有意義的相連。所以當影像一旦被切離重組後,原有的意義就會被重新的定義,使得舊有的「真象」化為其他的「假象」。因此,讓初學者對影像有這樣的認識,在面對數位化影像時代的到臨時,這部份的體驗就更是不可欠缺的。在國小的攝影教學中,如有談及「如何使用相機」時,應該多安排在較高的年級。這樣的設計,並不是單純的以家長的經濟負擔為出發點,而是配合小朋友在圖象認知上的成長。因為,教師如讓小朋友提前使用相機來認識攝影,只是提早結束了他們在「X光透視畫」的自由想像學習。如此一來,對往後的整體藝術創作未必有幫助。


至於在相機的教學中,現有的授課者似乎都花太多時間傳授各種軟片的特性或相機機能。其實對小朋友而言,該段課程可以視為轉移手繪的技巧,成為另一種藝術觀察力的培養,引導小朋友對照片影像的細心觀察,也是了解視覺或繪畫透視法的恰當方式。因此,筆者建議選擇以「立可拍型相機」為主,往後適當的時機才進而採用進階的全自動相機。


以「照片裁割」來談論構圖的方法或如何對被攝物化繁為簡的法則,是一種快速且經濟的方法。而拍攝者只負責拍攝,其餘的工作可交由專業人士來執行後製作的流程,對初學的小朋友而言,是值得一提的重點。因此,進而強調攝影的快速成像特質,和應防範因簡易、快速所可能帶來的思維不足。攝影的快速成像性雖可能有缺點,但對教師而言,簡易特性卻也是鼓勵和提高初學者膽識的好媒材。


(肆)結論


攝影藝術和科技發展之間的關係,比起其他的媒材都來得貼切;科技的進步直接的改善影像本身的品質;使它更細緻、更能區隔於眾多的媒材間,但它同時也改變了攝影本身的舊有特質。數位化影像帶給近代人們的,除了是表面的方便外,它同時也改變了攝影長久以來人類對它所寄予的「真實」倚賴,即使照片本身從未有頂替「真真實」的可能。


傳統攝影的課程設計,很容易以「易學」為誘餌;「技術」為主軸;「花招」為目標,而偏導了藝術性。因此,做為一個現代的攝影教師,在教授任何階段的初學者時,如何在一開始就能擴大的介紹它的藝術性,應該是最重要的思維。多少年來在推廣台灣攝影教育議題中,最常聽到的言論是:要向下紮根,提早攝影的教學年紀;但卻很少有人提出「如何做」的論點。本文以攝影特質的時代改變為背景和小朋友的學習特質為前題,試著設計出一個適用的當代「國小攝影教學藍本」,希望能拋磚引玉,祈引更多教師對此的關注。


本文發表於 藝術教育的根源省思研討會 / 1995 / 6 月 (花蓮師院)

◀︎回上一頁
  • Black Facebook Icon
  • Black Instagram Icon
  • YouTube
  • 14887640061543238901-512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