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公掩音》
Blocked Vision
2013 游本寬個展,臺北,大趨勢畫廊
《遮公掩音》展出序言
「心掩」在先、「鏡遮」隨之
常有感於生活中所謂的(專注)看見、(無意)忽視、(刻意)遮掩,不但是同時共存,同樣的遮掩動作個別命運與意義又大不同。新作《遮公掩音》系列,混塔「遮公」、「掩音」和「你遮我擋」三個主題,在展場左右的兩面大牆,以猶如「兩岸對話」的比對形式,論述「照片做為訊息傳達的工具角色」與「影像是為哲學式個人省思的筆記」的本質差異,並藉圖回應相關內容的小體悟──任何有關看的能力,從不是件容易的事;「心掩」符徵在先、「鏡遮」符號隨之在後。
躲閃個人內容的「心掩」,碰見大眾刻意遮掩的「鏡遮」
個人將拍照活動中,凡是藉鏡頭位置、周遭物件(樹葉、電線杆等),所造成的「主角殘缺」結果,都簡稱為「遮公」。遮公篇裡,影像內容集中在公共空間裡男性歷史英雄人物的塑像(例如:蔣公),以訊息、「紀錄照片」、大眾的角度,思索古今的各種人為掩飾,以及他們在當今新的論述下,常被人們遺忘,甚至被數位科技虛塑出的名人取而代之的文化事實。
「掩音篇」除了刻意借觀世音佛的「音」字表徵女性之外,內容也偏向觀看活動中主觀「心掩」的認知現象;一種因個別智識、品味涉入,導致面對同一對象的賓、主難有定性,以及符號意義無規格化的問題。相對於刻意、陽鋼、強行的「遮公」,「掩音」有其另一種和性別無關,委婉、多意表述的方式以及內斂面對遮掩的心情。精神上,觀音在面對世間不平、不真,有遮掩的情形時,大都向外力求溝通與平撫,向內則是隱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情。
新作動機雖都來自個人對臺灣近代民主活動的心慟(尤其是歷史對偉人、英雄的再定義),但圖象上卻常將原本最容易引起一般人注目(甚至易懂)的「主角」,構置在較不顯眼的「配角」位置,反在最強眼位置讓較沒有顯著文化內涵的物象成為解讀重心。因此,「遮掩」系列中的影像,都試圖顛倒大眾生活裡,對既有賓、主的認知與習性,以引動更多文化中的性別思辯。至於命題上,個人也採詼諧、調侃語氣,平淡面對。
游本寬 2013 / 夏秋
Comments